做孩子愛的容器

[經濟日報]撰文:陳善美 華德福老師 
欄名:扎根童年

  剛過去的周末,在火車上正在為孩子做羊毛偶。車停站時,一位媽媽抱着女兒上車,女孩 3 歲多的模樣,標致可人。甫進車廂小女孩拉着車頂垂下來的手挽,媽媽要到我身旁的空位坐下,她不肯放手,還尖聲大叫哭喊着……累得媽媽不好意思,恐怕妨礙乘客不知如何是好。我着意她坐下來,小女孩放聲大哭,還動手打媽媽……媽媽很為難,不斷在解釋為甚麼不能拉着手挽……言談間我知道她們是從上海來港遊覽的家庭。

  我告訴她不要再解釋了,只要緊緊的抱着孩子就好;但千萬不要動氣像孩子般鬧情緒。然後我用羊毛做了隻小鳥,小女孩用手把小鳥搓成一團,我說變成了小花囉!她也就樂了!

  年幼孩子都是活在當下,轉移(distraction)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將概念、因果關係等道德觀念跟小孩子說道理,無補於事。孩子在未有能力把持自己,太多對話跟頭腦工作,反而會惹來更大的情緒反應。當轉移無效,又或者遇上固執、活躍好動的孩子;他們隨情緒而波動,受內在的衝動牽引,這時我們就必須為他們的衝動和情緒,構建一個容器。

  3 歲的孩子還沒有能力成為自己的中心,作為孩子生活中的成人必須為他提供這個中心。但我們要理解孩子,不要在孩子鬧情緒時動搖退讓或是動氣。我們需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這個孩子是好的;我們要看到他的內心想成為善良、溫和、可愛的孩子。於是當孩子發脾氣動怒掙扎時,我必須成為他的容器 —— 以愛和溫柔的力量來構建的容器。

  這種愛帶着寬容,同時又堅定的為孩子立界綫。

About 孟德爾 816 Articles
孟德爾Mendel: 四眼仔一名,教會小組叫我智慧老人。不過我還是喜歡聖經中箴言30:2所講「我比眾人更蠢笨,也沒有人的聰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