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校的爭扎2

中國人有一句「出外靠朋友」的名言,這是我家家教自小便懂得的道理。

自上次因兩女兒的入學問題帶出轉校的爭扎後,今天竟在一個Blog上看到一篇很有共鳴的文章。當中講述一家長和另外的49位家長申請一所幼兒院的15個名額的故事。由於情況激烈,這50位家長組成一個50人的Whatsapp chatgroup來分享每天的情報。

看到這裡我已隱約看到,到公佈結果當天那所只收15名的幼稚園豈令35個家庭的家長失望?而我自己也曾是在我大女兒現在就讀的幼稚園其中的一位如此35個家長的一個啊。

孩子沒書讀,我感受得到做父母的那份傍惶的感覺。但當看完這Blog故事的結果卻又是感到另一種的感慨。何解?事關那50個家長只有9位能成功入讀該校。那餘下的6個學額呢?是校方收取了外來帶著推薦信來被錄取的申請。儘管後來有家長投訴不公,校方結果還是最後令人失望。更何況,即使校方取錄足這15個名額後,餘下的35個家庭還是要為他們的孩子入學找打算。

我不是聖人,遇到女兒沒書讀的時候可能真的會接受他人的幫助。然而,於另一個角度來看,我正在搶另一位排了通宵來拿表的家長他們的入讀機會呢。當思考到此問題時,聖靈的責備油然而生。

聖經箴言22章是教養孩童使他們行當走的路,這是神要我們當父母的職份。教養他們,就是指家教。儘管我知道女兒在學校和在家中會有不同的另一面,但有些事是我要她們遵守而不可犯的。這便是家教了。

神的大能及作為,是在人的軟弱上而建立的。為何這個世界會有Band 5出的學生可考到10優而被訪問?又為何一所名校會爆發學生自殺的新聞?這些事實告訴我們,甚麼贏在起跑線的都是廣告商的口號而已。

其實孩子入學,對我們這些新手父母來說也是我們學習當父母的一種經歷。我們懂英文ABC、中文生字詞彙和語句、數學及自然科等等,但未必等於我們懂教我們的孩子。再者,這些都是學科上的知識。在德育上我們作父母更應以身作則配合學校來教導小孩子們這些知識。

我們讀書時,升學是自己從來也不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的。還記得自己也曾因小六升不到自己心儀的中校,最後要和自己的好友分離而不開心。但這今天看回來原來也只不過是人生之中的一些點滴。

說到底,這個學額的問題根本就是經濟學裡的供求問題。而學額的不足則是這一代政府特別是教育局的責任。但我們這一代從來都不是靠政府而是自力更新的。只要肯努力,神本來就按各人的恩賜作賞賜。飯來張口不是自力更新的香港人那杯茶呢。

得到入學機會的,能把握和孩子童年相處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很愛護他們。到他們長大了,便能把這些傳給下一代。把教學只懂拋給學校其實不怎樣出得到好效果。記得有一次大女兒的定期家長會,大女兒的班主任說驚訝我對大女兒的腿肌發展提出了自家的一些配合和看法。她說很驚訝我們會看大女兒的校方評估並作回應。她說看到其實很多家長也不看此評估內容只把責任拋過來。

小女兒最後入讀那所學校看起來已不是我可控制得到,唯有把這個擔子交給天父來安排吧!

About 孟德爾 816 Articles
孟德爾Mendel: 四眼仔一名,教會小組叫我智慧老人。不過我還是喜歡聖經中箴言30:2所講「我比眾人更蠢笨,也沒有人的聰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