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揭示盈利能力

2012年03月06日 蘋果日報

金融機構為達到股本回報( ROE)目標日捱夜捱,未捱出成績已先辛苦了員工。高峯期金融機構有 15%至 20%的股本回報是應份,現在有 15%又或者 10%以上的股本回報,已算是奇迹。歐美金融機構為未來幾年重新錄得 12%左右的股本回報目標,信誓旦旦,到頭來其實只是取悅股東的承諾。說到底,基本盈利仍未彈升,要股東回報無條件改善,除非是靠玩弄數字遊戲把戲。

過去兩、三年,各家金融機構的股本回報都持續下降。以渣打( 2888)為例,由 13.2%降至 11.9%,恒生( 011)亦由 24.3%下降到 22.6%,滙控( 005)去年千辛萬苦才險守 10%。股本回報下降已成趨勢,但另一邊反映金融機構盈利表現能力的另一個指標——資產回報率( ROA),可能反映一幅新的圖畫。恒生於過去幾年,股本回報下降近 2%,但資產回報率反而一直持平在 1.8%水平。渣打亦出現同樣情況,股本回報一年來下降超過 1%,但資產回報企穩於 1.1%水平。反而,滙豐去年股本回報由 9.5%升上 10.9%,但無論整體資產回報率或撇除撥備後的資產回報率卻同時出現下降。

人為基數效應較少

何解一間銀行股本回報上升,但資產回報會下降,又或者出現相反不同步或背馳呢?其實,大部份原因是一個基數效應帶動,而要玩弄基數效應,股本回報就相對最容易落手。須知道,股本回報是總收入與股東資金的比率,而股東資金是總資產扣除負債,所以除非金融機構盈利處於向上周期,否則要在股本回報做手腳,很簡單可以透過去槓桿化、減低負債及開支,製造基數效應。

至於資產回報率 ROA,就簡單得多,計算方法是總收入除以總資產,資產不變就要靠真正盈利推高比率,資產上升就要盈利進一步提升,從這角度而言,資產回報率的人為基數效應較少,似乎更反映金融機構的真正盈利能力。

胡孟青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